欢迎访问8868体育官方入口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8868体育官方入口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应急管理科学研究 — 正文

上一条:“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述评 下一条:沈锐威 || 完善智慧消防管理信息化体系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关闭

全国政协“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十三届全国政协第64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7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挥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筑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10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120多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作主题发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谋划,推动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全灾种、大应急”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就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谈四点意见:

一、加快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理顺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职责分工,特别是明确县级应急部门和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建立乡(街)应急管理机构设置标准和工作机制:一是国家出台基层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的指导性规则,制定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编制和装备配备指导性标准。二是调整优化应急管理综合协调机制。设置由乡(街)党委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并实体化运行。要求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群众组织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重要内容。三是依托现有基层党建、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微网格,整合组建村(社区)应急管理网格。

二、着力提高基层安全风险预防能力。大力改善安全条件,加强灾害防御性工程、安全生产、平安社区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能力。形成基层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及时处置的闭环管理,加强基层灾害隐患排查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提升政府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建立灾害事故预警和发布系统。明确职责,促进公共安全综合执法改革。

三、切实加强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立足“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性”要求,重构县、乡(街)、村(社区)综合性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一是建立县级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在每个县建成一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基础上,设立以重点乡(街)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在乡(街)、有条件的村(社区)构建“一专多能”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二是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在规范发展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引导辖区应急社会力量发展,把他们纳入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三是建立符合应急管理职业特点的待遇保障政策。

四、大力普及安全应急宣传教育。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应急处置能力和全社会的认知度参与度。一是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为重点,推进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全民动员、协调联动的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格局。二是将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纳入基层干部考核评价和教育培训。三是加快建立完整应急教育体系,加快应急管理类大学、专业院校及职业学院建设,鼓励综合性大学建设应急管理二级学科;把安全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应急自救能力培养列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必修课。四是广泛开展应急管理“五进五有”(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有机构、有预案、有队伍、有后勤保障、有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组织群众开展应急疏散和紧急避险演练,推动群众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政协委员发言


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党组书记王尔乘: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基层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研情况看,存在的问题是: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尚待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尚不够健全;基层在监管执法能力、综合保障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普遍偏弱;发展不平衡,应急管理投入差别较大,总体看尚有不足。建议如下:

一、中央层面出台相关文件,把思想认识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充分认识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我国正处于长期积累的安全隐患集中显现期,安全形势严峻。必须增强紧迫感,时不我待,加大基层应急管理投入,补齐短板。建议以中办、国办名义出台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统一思想认识,解决基层应急管理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进一步厘清县区与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职责定位。包括日常安全监管、应急响应、风险评估、指挥调度、物资储备和战时保障、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既不要乡镇街道承担无限责任,也不要由县区包办。把应急预案、工作机构、储备保障、队伍建设对接好。

三、落实依法赋予乡镇街道的综合管理权和应急处置权。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统筹,实现平时协同监管,战时统一指挥,拉得动,打得赢。建议在机构延伸改革中落实对乡镇街道依法赋予的行政执法权。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兴凯:


坚持党的领导 发动依靠群众

建设全灾种大应急一体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发动依靠群众,将基层应急融入基层治理,应急管理体系根基才会牢。现就建设全灾种大应急一体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提三点建议。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基层党组织是应急行动执行者、具体信息沟通者和救援资源分配者,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议加强党组织“有形”覆盖,结合地方实际将党的组织下沉至基础网格、聚居小区、行业领域等,打通落实应急管理责任的末梢。按照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要求,健全平战结合的党员干部双报到和上级机关干部下基层机制,构建基层大党委,全面吸纳基层所在的各种力量和资源,充实党员干部在安全教育、矛盾化解、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培训演练等方面的常态化工作内容。

二是发动依靠群众。建议健全“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培育基层应急中的群众骨干;调动物业及社会组织参与共治,引导帮扶街乡组建安全应急自治组织和志愿队伍;鼓励基层在安全应急的组织运行、宣传演练、风险排查、出工助力等方面的创新。

三是健全一体化体系。基层应急工作包括多方面对应多部门,应推广巡检一格一员、人员一员多能、风险一网统管等好做法。应急机构不求专设、但求必有,队伍不求专职、但求专能,装备不求齐备、但求必备。


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原副院长刘春平:


加强基层风险监控和预警能力建设


应急管理,重在预防。基层风险监控和预警能力,可概括为监控-预警网络运转的有效性、感知发现风险的专业性和风险速报预警的快捷性三方面。针对这三方面,提三点建议。

一、健全基层风险监控和预警制度。明确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和应急所、消防所、信息员在风险监控和预警方面的管理责任和工作职责。细化风险监控和预警措施,织密织牢本地灾害易发区和事故危险源“全程全覆盖”的监控-预警网。推动信息资源与基层共享,依法发布风险预警信息。

二、提升基层风险“早感早发现”“快报快发布”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感知、研判和辨识风险能力。加强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多渠道拓宽基层风险信息上报和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助力基层用好用活应急管理云平台等及时传输信息、智能发布预警提示信息。

三、不断加强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结合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试点经验,在试点省(市)出台基层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并逐步推广。主管部门应加强基层预案指导,保证预案结构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容实用具体,突出针对辖区内易发灾害事故,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送达、先期处置措施和信息收集报告等。推行基层预案“一页纸”,直接告知“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确保预警信息发布后、灾害事故发生后,各方能及时正确响应。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何庆:


提高基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能力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基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还存在“大职责小队伍”、专业性强执法能力弱、执法责任大权力小、岗位风险高待遇保障低等问题。针对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三点建议:

一是支持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市县乡三级专业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明确人员配备标准和相关专业要求。合理划分市县乡三级应急管理执法职责,在乡镇设置综合执法队,实施监管与执法一体化运行,下放基层政府管理迫切需要,且能够承接得住的执法权限。

二是分行业、分专业制定应急管理安全标准、安全手册和执法重点、执法规范等应急管理教材,加大干部队伍培训力度。统筹建立各地区、各行业的应急管理大数据网络,明确负有安全管理职责的各职能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义务、监管要求、执法规范等,并在相关部门、行业内通过考试,扩大应急管理执法资质覆盖率,构建应急执法共管体系。

三是强化执法经费、装备设施、制式服装、执法用车、工资岗位津贴待遇、加班补贴、救援补助、伤亡保险等保障,按照“统一形象标识、统一着装、统一培训大纲、统一战斗力标准”的要求,打造专业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利荣:


加强基层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关于基层应急保障如何定位,应急储备“储什么、储多少、怎么储,有什么、在哪里、怎么调”,提三点建议。一是明确基层应急保障在“大应急”中的定位。在国家应急保障体系构建中,明确基层“一般灾害自我保障,较大及以上灾害联合保障”的定位。联合保障是指自我保障、上级调拨和跨域支援相结合。建立基层应急保障联储联供机制,提升保障效能。应急管理部加快出台应急信息化全国标准,基层应急信息化核心设备和软件省级统配。二是解决好“储什么、储多少、怎么储”问题。中央制定发布灾害应急储备参考标准。基层应急储备按“针对灾害、因地制宜”原则,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确定“储什么、储多少”。三是解决好“有什么、在哪里、怎么调”问题。优化完善基层储点布局和库存管理,自动接入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应急储备“有什么、在哪里”一键查询。建立基层储备调用联动响应机制,依托应急队伍、运输及物流企业构建应急物流体系,国家出台应急物资装备公路、铁路免费优先通行政策,建设航空、水域投送能力,多维解决应急物资装备“怎么调”难题。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提升民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有效降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至关重要。据此,建议:一、开展灾害风险识别下基层活动,提升基层风险识别能力。各省市组织专业力量或专家深入基层一线,持续开展基层风险隐患排查识别工作,实现基层“风险底数清”“风险透明化”。推进重大风险及防控措施的知识普及工作,确实提升民众风险意识。二、开展安全文化教育下基层活动,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培训。建议各地深入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在政府公益性项目中增加安全文化教育场馆、应急科普基地建设专项,增强安全文化教育资源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义务教育优势,把安全教育变为一种素质教育。三、开展预案实训演练下基层活动,加强预案的应急演练。常态化开展基层社区的应急演练工作,进一步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构建全灾种模拟演练场景,真正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


加强基层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提升乡镇(街道)一级基层单位“救早、救小、救初期”的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是打通应急救援工作“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灾害的关键所在。为此,建议:一、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结合本地基层灾害事故特点和救援需要,充分整合各类资源,以消防救援站(点)、应急救援站(点)、应急服务站(点)、专职消防队、应急救援队等形式组建应急管理队伍。乡镇(街道)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村(社区)建立应急救援小分队。二、加强训练演练提高救援能力。积极发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作用,强化对基层应急救援力量训练指导。指导建立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与其他应急救援力量联合编组、联合训练演练、联合执行任务的协同联动机制,实现救援资源共建共享、联勤联动。三、明确人员编制和装备配备标准。建议国家出台或允许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常住人口数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按比例核定乡镇(街道)专职应急管理、消防管理人员数量、装备配备标准,给予基层专业救援队一定的编制和人数。出台应急救援人身意外保险和伤亡补贴、抚恤待遇等政策。


(视频连线)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原副主委,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原副主席陈怡霓:


将社会力量更好纳入基层应急体系


当前基层应急救援急需多举措壮大救援力量以满足需求。举措之一是采取有效措施,把民间应急救援组织培育壮大并融入基层应急体系,使之成为基层应急管理的有效增量。为此,建议:一、理顺组织架构。建议分级分类引导志愿者加入社会应急救援组织;所有社会应急救援组织按规定双重管理;由应急部门牵头成立常设“应急救援协调小组”,成员包括各社会应急救援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办公室设在应急部门。办公室负责对接协调社会应急组织加入基层应急部门预案管理平台、安排参与值班备勤、突发事件现场参与处置等常态化合作,实现规范化联动指挥和管理。二、纳入基层统一监管和技能提升。建议由民政和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制定资质认证、培训管理、使用、晋级、退出、表彰和奖励等通用管理办法,由业务主管部门监管执行。由有关部门(单位)组织业务技能培训,提供师资和实战训练平台,与政府专职队伍联勤联动联训,提高技能和服务水准。三、经费稳定支持和队伍壮大。建议应急部门将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探索推动规上企业购买社会组织常年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服务;红十字会在福彩中设定常设项目,补充救援队所需救灾装备和物资储备;人社部门和红十字会推动社会资源开发符合社会应急力量自身特点的险种用于人员救治和抚恤。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张涛:


培养应急管理人才


我国应急管理起步较晚,各类突发事件频发,为应对应急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短缺的情况,建议:

一、加快应急管理类大学、专业院校及职业学院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应特事特办尽快批复设立应急管理类大学、专业院校以及职业学院。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参照公安等部门做法,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院校定向培养和招录制度。

二、加强现有高校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应总结试点高校应急管理二级学科的建设经验,发挥我国更多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建设应急管理二级学科。

三、加强应急管理干部培训及其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和各有关部门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源,开展应急管理干部培训。组织干部系统学习应急管理专业知识,做到懂应急、会应急、能应急。从健全培训制度、开展培训调研、加强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课程教材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加强经费保障、严格组织管理等方面做好培训基础保障工作。



专家学者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我院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宏伟:


加强统筹协调 破解基层应急体制性难题


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必须着力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制。建议在三方面发力:

一是构建综合性应急统筹协调机构。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街乡统一组建应急管理委员会,由街乡党政“一把手”担任领导。同时成立应急站作为应急委的日常办事机构,加挂应急办牌子。应急站(办)平时负责风险防范、应急准备的常态化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灾时当好党政领导应急决策的参谋助手。村(社区)层面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两委”统领作用。

二是推动横纵两方向的整合。横向上,街乡应急站(办)应明确自身综合协调定位,整合力量资源,形成综合性的防救一体化格局。纵向上,县与乡镇街道厘清职责,在权责匹配基础上强化协调联动。县级层面要大力推动应急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保障下倾,充实应急、消防、安监执法的力量。此外重点完善基层消防组织,建议根据人口、风险等在街乡层面成立消防所,肩负基层防火监督责任。

三是理顺条块关系。基层消防所与应急站(办)建立后,要加强相互配合、明确分工:按照“应急主断,消防主战”的原则,应急主要负责领导和统筹协调,为消防现场指挥与救援提供决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按照“地方主建,消防主用”的原则,消防平时负责对“地方队”的管理、训练,灾时要接受应急办所传达的党委政府指令,负责现场调度各种应急力量,指挥紧急处置突发事件。



部委介绍情况及回应


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


组建应急管理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防范应对严峻复杂安全风险挑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机构改革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边组建、边应急、边建设,坚决防范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大力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有力有序开展抢险救援,保持了安全形势的总体平稳,最大程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本理顺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了应急指挥体系,加强了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一整套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工作机制,新体制新机构新队伍的优势日益显现。但在整个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中,基层应急管理仍是短板。主要是基层应急管理需要进一步整体谋划,消防救援力量迫切需要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干部队伍迫切需要增量提质,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亟待提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顶层设计问题。我们赞成出台专门文件,规范和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最重要的是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动员响应体系。同时,解决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问题,包括厘清县区和乡镇街道的应急管理职责定位、应急站所与应急办合一、应急站所与消防站所协同等问题。关于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问题。我们坚持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在全国开展首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的基础上,推动加密灾害监测网点建设,健全灾害预警和响应的联动机制,组织全面开展应急预案评估修订工作,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加快信息系统建设等。关于加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问题。有些地方“一刀切”下放安全生产执法事项,造成上面不管了、下面接不住的问题。在推进应急管理综合执法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增强专业承接能力,更加重视提高执法保障水平。关于应急管理人才培养问题。在学科体系建设、专业课程设计上还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构建过程,特别在人才定向培养和招录上,还要积极争取建立符合应急管理职业特点的扶持政策。关于社会应急力量建设问题。我们组织社会应急力量备案管理,开展同台竞技比武和分级分类测评,组织现场救援协调机制建设试点,还把这支队伍纳入应急管理表彰体系,引导队伍健康有序发展。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雅林:


委员的意见建议很有针对性。主要回应两方面:

关于厘清县(市、区)与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职责定位。我们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科学界定县乡在应急管理上的职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县级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主体责任,同时强化乡镇(街道)组织动员、宣传普及、应急演练、信息报告和人员疏散等方面职能。二是在加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将地方专职消防队伍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统筹规划布局,加强规范管理。三是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推动各地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权责清单和职责准入制度,依法落实乡镇(街道)的综合管理权和应急处置权。

关于加强基层应急救援机构和力量建设。我们将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整合相关议事协调机构,完善上下联动、一体行动、高效运转的应急指挥体系。二是立足乡镇(街道)工作实际,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根据基层需要综合设置机构。三是继续加强国家消防救援力量建设,优化队伍布局结构,推动市县乡根据实际统筹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四是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明晰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执法权责,推动执法力量派驻或下沉到乡镇(街道)加强基层一线执法。逐步规范人员编制管理,引导地方完善执法人员的待遇保障。



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


委员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涉及民政部门主要是两方面。

关于建设一体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城乡社区治理与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息息相关,城乡社区工作做好了,会助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在相关法律草案修改稿中进一步明确村(居)委会应急管理有关职责,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制度保障。二是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加强对城乡社区工作者应急管理能力培训,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夯实社区基础。三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开发社区应急管理方面应用,用信息化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助力。四是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努力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广泛凝聚人心。


关于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力量是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应急方面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通过社会组织把人组织起来、团结起来,通过社会组织把相应物资资金聚集起来,做到有力量参与基层应急管理。二是指导社会组织加强各类应急培训,学习和掌握应急管理相关知识和政策,做到有能力参与基层应急管理。三是搭建沟通协调平台,推动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机制,在党的领导下,使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基层应急管理。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版权所有:8868体育官方入口(官方)APP下载安装IOS/安卓通用版/手机版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