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8868体育官方入口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8868体育官方入口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单位简介合作交流 — 正文

上一条:智库成员赴汉中市城固县开展基层治理专题调研 下一条:基地成员受邀参加“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

关闭

智库团队参加“中国社会治理:范式与使命”论坛会议
 

3月19日,“中国社会治理:范式与使命”会议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理论创新研究基地、政治学人共同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上海益联社会治理促进中心协办。会议邀请国内知名政治学者、实践专家、期刊主编进行研讨,聚焦理论与实践的交锋,力辩“社会治理”之题,提炼中国社会治理之理论范式、总结实践成果,打造了一场“中国社会治理”的思想盛宴。本次会议分为新书发布、主旨演讲、实践真知、议题对辩、主编对话五个议程,智库团队硕博士生线上参加。

在新书发布环节,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主任刘建军教授围绕《“十年树木”:两套丛书背后的心路历程》为主题进行发言,他从自身学术研究的心得体会出发,辨析了“四十不惑vs四十而惑”、“行有余力则学文vs学有余力则行”、“读书vs读人”等相关概念,并阐释了两套丛书编写前后心路历程的变化。他最后引用杨振宁先生“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八个字勉励读者,也让在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观共鸣。据悉,此次新书发布会共发布刘建军教授主编的“社区中国与基层善治”、“城市绣花针”两大系列十本著作。

在主旨演讲环节,由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何艳玲教授、清华大学景跃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彭勃教授、南开大学吴晓林教授、武汉大学刘伟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拓俊杰教授做学术报告。徐勇教授演讲的主题为《以中国事实为基点的范式建构》。徐勇教授认为,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政治学是最西化的学科,也是最应该中国化的学科。徐教授以“单位制”为例,引导我们反思用西方固有范式研究中国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中国政治学人面临的双重使命,一是基于中国事实寻求治理之“道”,二是基于中国实践提出原创理论。何艳玲教授演讲的主题为《孪生空间,平行治理》,指出了中国互联网平台发展所指向的是经济与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其不是一个虚拟社会,而是一个孪生的真实的线上市场和线上社会。基于市场(资本)而构建的社会结构及其属性,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不太熟悉的一体。此外,线上市场和社会治理不仅需要包含所有线下逻辑,且还需要有更多新的线上逻辑,这构成了全新的挑战。景跃进教授演讲的主题为《如何理解社会治理中的“社会”——从概念到经验再到理论》,系统梳理了“社会”概念的发展历程,指出作为一个一直努力迈入现代社会的国家,结构分化现象在中国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同西方社会有所差别,西方的区分是基于结构-功能分化而做出的,在中国的区分则是根据功能领域而做出的,在政治领域尤其明显。彭勃教授演讲的主题为《安全视野下中国社会治理再思考》,提出当前应关注中国社会现实,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他认为“市场不管的、政府难办的,都归社会治理”,同时指出,“对个人权利的维护,对社会互助的信仰和不断形成社会公共空间”是社会治理的三重逻辑。吴晓林教授演讲的主题为《城市流量与流量城市:何处安栖的肉身?》,提出“流量城市”的新兴概念。他认为“流量城市”指的是多种流量大规模汇集的城市,并且凸显为社会流、经济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结合,并连发三问“流量城市的基础和价值是什么?”“流量城市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流量城市的社会治理如何改善?”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刘伟教授演讲的主题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可欲的与可能的》,认为社区虽然是最有可能做实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空间,但从短期来看,不同类型的社区建成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难度存在差别,社区内部的互动性、参与度、紧密感、认同度不高仍是当前社区普遍面临的问题。拓俊杰教授演讲的主题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思考与探索》,认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和艰巨性三个特性,并且提出“2+3+4”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探索模式。

实践真知环节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汪仲启教授主持,特邀跨地域、跨层次的专家学者带来精彩讲解。原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在《自治与共治:上海基层社区治理的实践经历》中,从自身实践经验谈起,对政治学从关注国家宏观层面的议题,转而兼关注民生方面议题的变化表示了赞许。她认为,全过程民主需要基层社区治理自治共治,提升人民主体性意识,深入实践领域的探索。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副主任江维在《党建引领住宅小区信义治理之成都探索》中,指出党建引领住宅小区信义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认为要推动住宅小区信义治理落地,需要社区党委联合小区支部、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物业企业和小区居民,共同沟通协商,建立信任,达成共识,并依此决议实施,从而达到还权、归位、赋能、固本的成效和价值。复旦大学李威利教授在《治理视野下的社区形成过程理论》中分析了中国社区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呈现出智能化、精细化和法治化特征。他指出,当今社会治理内涵和作用进化速度越发加快,由最开始研究组织到逐渐研究到个人,关注具体矛盾问题。实际上,从过去社会治理中缺乏时间纬度到现在,表明社区治理呈现形成过程化,问题再次问题化,理性化特征。

议题对辩环节由复旦大学李威利副教授主持,共分为“社区治理以依法治理为主导VS社区治理以情感治理为主导”、“社区居民权利与义务应该相对均衡VS社区居民权利与义务很难相对均衡”两场。第一场辩论中,正方辩手是上海市委党校汪仲启副教授,以“社区治理以依法治理为主导”为主题,以小故事的形式分享了在当前社区治理中应坚持依法治理,依法治理是社区治理的底线,是社区治理的上限和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反方辩手是上海交通大学韩志明教授,以“社区治理以情感治理为主导”为主题,分享了在社区治理中,应服务于居民的情感需要,用好情感工具,提高社区治理的温度等观点。第二场辩论中,正方辩手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俞祖成教授,持以“社区居民权利与义务应该相对均衡”观点,探讨了什么是社区居民权利和义务,以及社区居民权利与义务为何需要均衡等话题,并分享了在社区治理中应以居民义务先定,权利后生的观点。反方辩手是同济大学葛天任教授,持以“社区居民权利与义务很难相对均衡”的观点,认为社区是集体生活的空间,社区自治是有条件和边界的,并从理论与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社区居民权利与义务很难相对均衡的原因。

主编对话环节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熊易寒教授主持。《公共行政评论》主编朱亚鹏教授以《中国社会治理研究:趋势与特征——基于<公共行政评论>刊文的分析》为题进行了分享,系统回顾了近年来该期刊有关社会治理的刊文主题及特色。《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执行主编贾宇琰从杂志概况、投稿流程、重点方向和治理专题四个部分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论文投稿的几点提示:防止“凑热点”和“卡节点”、提出真问题和好问题、兼顾因果逻辑与创新思维、避免研究中的“走极端”和认真回应与举一反三。《中国行政管理》编辑高乐从好的研究问题、清晰且有力的论证过程等方面提出了《中国行政管理》需要的文章要求,尤其要关注研究问题的真实性、普遍性、反思性与前瞻性,在语言表述方面,在把问题和观点阐释清楚的前提下,语言越朴素平实越好,越精炼准确越好。《南京社会科学》主编周蜀秦以《纵横“古代政治”与“现代政治”之间治理“单位中国”与“社区中国”之道:隐藏在政治学界的社会学家》为题进行了分享,对刘建军教授的学术成长过程进行了分享和讨论。《探索与争鸣》副编审杜运泉以《中国社会治理中的技术与人——基于<探索与争鸣>刊文的分析》为题进行了分享,围绕社会治理的技术逻辑与情感逻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版权所有:8868体育官方入口(官方)APP下载安装IOS/安卓通用版/手机版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