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心理危机治理之道
助力文明和谐校园建设
我院第13期学术午餐会
“公共管理实务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务及思考”
圆满举办!
2018年11月7日中午12点,8868体育官方入口学术午餐会(第13期)“公共管理实务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务及思考”在长安校区6号教学楼三层多媒体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学术午餐会的主讲人是我院郑安云教授,召集人是我院翟绍果教授和岳成浩副教授,参加本次分享会的还有我院党委副书记韩杰老师、吴玉峰副教授、学生辅导员杨嘉仪老师等三十余名师生。岳成浩副教授首先代表在场师生向郑安云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谢!随后,郑安云教授立足于公共管理学科,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与工作经验给在场师生分享自己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务的思考,会场学术氛围一片浓厚,广大与会师生收益匪浅!
郑安云教授首先生动地给大家介绍心理危机的经典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心理危机”的重要内涵,她指出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郑安云教授就“福建南平重大凶杀案”、“马加爵事件”、“重庆市万州区公交坠江事件”等典型案例剖析了事件背后的心理危机发生逻辑。随后她指出,个体的心理危机爆发之时一旦介入公共环境、公共生活,就可能引发公共危机,不关注个体心理危机,不干预或者不给予社会支持,必然带来扩散性的伤害。郑安云教授讲到,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不知不觉”,一个自以为遵守某种习惯了的行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潜在着心理危机,染有严重不良瘾癖的人,常常潜伏着心理危机,当去戒除瘾癖时,心理危机便会暴露无遗。通过分析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个概念联系与区别,郑教授认为,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的是一个连续线,表现为“精神病—人格障碍—神经症—正常—超常”的连续光谱。
接着,郑安云教授将心理危机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疾病三大类。她指出所谓心理问题就是指那些近期发生的内容比较局限,心理活动反应不甚强烈,且未影响思维逻辑的暂时性的心理紊乱。日常生活中可能因为某件事情造成心理上的不愉快,产生短暂的焦虑、烦恼,表现为情绪低落或急躁;而心理障碍则是指初始反应就很强烈,且持续时间比较长,以及自身难以克服的精神负担。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伴有人格缺陷,这类人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候,如惊恐、焦虑、抑郁、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病人常感到痛苦万分,迫切要求帮助;精神疾病则是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些病人常见幻觉、妄想,并且常常不承认自己的病态,拒绝求医。随后,郑安云教授梳理国内外的重要观点,结合自身研究实践给出了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分类,一是经验标准(主观判断和观察者判断),二是统计学标准(偏离平均水平的程度),三是医学标准(医生的诊断DSM-4/CCMD-3)四是社会适应标准(社会常模)。
随后郑安云教授结合亲身经历介绍了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危机个案,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郑安云教授扎根实践,总结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她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具有突发性、无助性、传染性、潜在性、易觉察性、危险性、突发性的特征。此外郑安云教授从个人层面、家庭层面以及学校层面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她认为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就业问题、婚恋困扰、家庭缺乏完整性、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和竞争压力、网络媒体传播的负能量等都有可能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接着,郑安云教授指出九类特别需要关注的学生:第一,新生心理测评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向学院通报的应当特别关心的学生;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向学院通报的在日常心理咨询中发现的精神症性心理疾病等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第三,有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意念和行为的学生;第四,过度使用计算机、网络成瘾影响社会功能的学生;第五,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分的学生;第六,抑郁、孤僻、自卑、人际关系障碍的学生;第七,长期受到疾病等生理因素困扰的学生;第八,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者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以及曾患心理疾病休学、病情好转又复学者;第九,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最后,郑安云教授结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思路,提出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健全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政策建议——建立并完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就校级而言,她认为要形成校级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规划、统一协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指导、支持、协调学院(系)开展工作;院(系)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小组负责规划学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院(系)团分委和学生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的组织和培训,建立与辅导员的良性沟通机制和信息报送机制,提高辅导员谈话中的沟通技能,
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摸底、排查工作,掌握特殊群体和特殊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形成学生班级三人小组,组织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同学的交流与沟通,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紧接着,郑教授谈了研究与实践给自己的“启发六条”:
1、全民需要提升心理健康意识和素质;
2、个体心理危机需要社会救助;
3、社会科学研究应致力于消除一切歧视和不平等,以减少各种不公平现象;
4、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没有话语权的人群,包括心理危机的人群;
5、家庭、社区、学校、企业、医院等联合形成社会救助体系;
6、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安置和监管。
会议尾声,郑安云教授语重心长地讲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系着学生的终身幸福,关系这文明和谐校园的建设,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公共福祉,建设以人为本的新时代一流高校,必须将大学生心理危机治理放在校园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接着,郑安云教授和与会师生进行互动,为大家答疑解惑,讨论热烈!郑安云教授此次分享会得到与会师生的一致好评!到此,我院第13期学术午餐会圆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