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与医疗保险组的专题研讨在鸿业大酒店第九会议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的仇雨临教授主持会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朱俊生教授对大家的发言做了点评。各位专家发言的内容如下。
李燕荣老师(北京物资学院):高校专任教师福利现状及对策基于华北L大学的调查
李老师通过对华北一大学专任教师福利状况的调查,发现专任教师的经济性福利项目多,教师对福利的知晓程度低、教师福利满意度差、福利管理混乱,而教师的福利需求呈多样化,高校专任教师福利处于低水平初建阶段。从福利的保障、激励和发展功能及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出发,主张加强福利统计和分析,科学设置福利项目,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弹性福利,并加强福利沟通,以推动高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高校教师的发展。
段玉恩老师(聊城大学):中国农村贫困线、贫困率和最低生活保障研究
中国农村贫困线历来受到质疑,而公布的贫困率更是扑朔迷离,与此紧密相连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贫困线严重脱节。最低保障只是减轻了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其贫困性质没有改变。作者首先阐释了中国农村贫困线问题,贫困线的混乱造成贫困率统计不一;其次阐述了贫困发生率被严重低估的问题:认为不同人、时间、部门的统计口径存在较大出入。
刘玮老师(陕西师范大学):职业福利、社会保险和个人经济保障社会化
刘老师认为,生产方式的改变不断产生新的风险,分化出个人经济保障的多元承担主体的不同职责,个人经济保障的实现事实上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个人经济保障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如何把握个人、企业、政府界限,实现职业福利和社会保险的合理组合,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工业化、现代化的今天,个人经济保障实现应该遵循多元主体共同承担的社会化规律,而对于外部性福利则应沿着强化多元主体而不是一味强调个体责任的方向发展。作者首先阐释了个人经济保障的社会化问题,从多元福利主义,风险与经济保障寻求,个人经济保障实现方式多元趋势的角度分别加以论述;其次分析了经济保障社会化趋势的原因;最后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分别扮演的角色加以分析
谭丹同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自由与福利的冲突及其自洽
作者认为,自由弥足珍贵,福利亦是人类一直美好的向往和愿景,这两种价值相对而言,福利更能让人们直观地感觉到幸福,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导向都渐渐偏向了福利,但是对于福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过多的福利,或福利供给方式的强制性会侵蚀个人自由,挤压个人自由选择的空间等却缺乏考量,作者以消极自由的立场审视福利,尤其是政府主导的带有强制性的福利对自由的侵蚀,并进而探求自由与福利达到自洽的途径。作者还论证了福利侵蚀自由的可能机制和自由与福利自洽的原则。
张新诚同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哈耶克秩序观视角下的福利多元化
福利多元化作为后福利国家时代对传统福利模式的一种改革,被寄予这样的一种希望——既能解决福利国家危机又能保障福利产品供给。然而,福利多元化并不是目的,如果福利部门的纳入源于其能否提供更为高效或者更为体恤弱势群体的能力,那么则背离了优良社会及其福利内涵的本质。作者通过梳理哈耶克理论中关于人类和社会本质的评述,认为应当以一种维续人类社会“自生自发秩序”的视角重新审视福利多元化理论,而市场与志愿结社的发展路径也正是一种对于人类优良社会秩序的维续。首先,叙述哈耶克理论视角下人类的本质及优良社会的意义;其次,对福利多元化模式的反思。
赵海珠同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OECD国家社会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作者分析了OECD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并估计出OECD国家社会保障水平随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的曲线。曲线的研究可能有助于了解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并预测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趋势。
许琳老师(我校):从公民社会视角看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发展公民社会是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重要途径。公民社会的形成是现代慈善事业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而慈善生态方面的差异使中国现阶段慈善事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具有中国自身特点的问题。政府角色的错位和缺位是目前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从公民社会理论来审视,政府退出慈善募捐主体市场,集中精力于慈善制度环境的培育,这应该是政府的明智选择。
仇雨临老师(中国人民大学):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要提速
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首先简要回顾了新中国建立后的公费医疗制度,以R大学为例分析了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制度的运行状况与问题,阐述了公费医疗并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应该加快制度并轨步伐以及制度并轨应该注意的问题。
李尧远老师(我校):先“合纵”后“连横”: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的路径抉择
他认为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是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我国当前的医疗保险体制却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纵”“横”问题。要实现城乡医疗保险体制的一体化,选择先提高不同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即“先合纵”然后再在较高的统筹层次上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即“后连横”的路径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最后,评论人朱俊生老师(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就本组会议的具体情况作了评述和总结,他认为,本组会议各议题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有的论题表现除了立意视角高,切入点细微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他分别对各个发言人的论述作了简单评价,概括了每位发言人的核心观点。最后,他认为目前理论界对福利的关注多于自由,因此,“多中心”治理的模式,应该是追求自由,保障社会福利的路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