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和学院简介
我校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我校。1923年改为国立我校。1937年与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我校。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我校。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我校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学校现有太白校区、桃园校区、长安校区三个校区,包含2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8868体育官方入口成立于2000年7月,其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与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是全国最早涉及此领域的院校之一。学院成立以来,秉承我校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积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公共服务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寻找研究中国西部地区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突破点,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探索,形成了以公共行政学、社会保障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的五个学科方向。2020年,在学院基础上又成立了应急管理学院。目前,学院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综合优势突出,为构筑西部公共管理和应急管理高级人才教育培养平台奠定了深厚的学科基础。学院设有5个系7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1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公共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心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MPA)和图书情报硕士(MLIS)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成为百廿西大最具发展潜力和增长点的学院之一。
近年来,学院先后入选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合作单位、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陕西(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基地等,学院科研团队先后被评为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发改委、民政部、人社部、农业部、国家医保局、国家统计局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近50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多篇,获得各类科研奖励40余项。
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目前已与美国、日本、英国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特别是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第九届东亚社会保障模式研讨会暨中国退休政策与养老金改革研讨会、第四届两岸四地养老保险研讨会、第六届全国MPA论坛、“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地区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与大问题研讨会等,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招生方式
推荐免试、统一招考两种方式
三、招生专业、方向与导师信息
专业名称及代码 |
研究方向 |
导师姓名 |
040200 心理学 |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曹 蓉 |
王淑珍 |
何 飞 |
刘 鹏 高 阳 李 贺 |
120400 公共管理学 |
01 行政管理 |
王欣亮、任宗哲 |
曹 蓉 姚聪莉 |
周 明 |
翟绍果 |
李尧远 |
司林波 |
李 静 |
付熙雯 |
王欣亮 |
何君安 |
孙录见 |
郭 斌 |
岳成浩 |
吴玉锋 |
聂建亮 |
伍 勇 |
丁兆刚 |
张 琳 |
徐 娟 |
路晓丽 |
唐丽娜 |
任都甜 陶 俊 封 超 周文光 许振宇 张冰冰 马子博 杨 波 徐志平 李 莉 唐 健 |
02 社会保障 |
席 恒 |
周 明 |
雷晓康 |
翟绍果 吴玉锋 聂建亮 唐丽娜 杨 波 李东方 任 行 李 东 何 易 |
03 应急管理 |
席 恒 雷晓康 李尧远 丁兆刚 路晓丽 任都甜 封 超 周文光 许振宇 张津嘉 李东方 |
120500 信息资源管理 |
01 图书馆学 |
崔 旭 黄新荣 杨九龙 张新鹤 王 铮 周 知 田人合 |
02 档案学 |
黄新荣 |
崔 旭 |
杨九龙 李姗姗 王 铮 周 知 田人合 |
125500 图书情报(专业学位) |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不区分导师 |
特别说明:2024年起我院按照一级学科专业(040200心理学、120400公共管理学、120500信息资源管理)统一划定复试分数线,不再按研究方向分别划定复试分数线。
四、报考条件
⑴2024届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取得本科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生资格(针对推免生);
⑵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
⑷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
⑸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⑹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⑺在本科阶段公开发表过学术论文或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者可优先考虑。
五、报考程序
⑴推荐免试
①预报名:申请人在规定日期登录“我校推免生预报名系统”进行网上预报名(建议考生使用电脑进行报名)。
②学院通知复试:学院对推免生的报名信息进行初审,确定复试名单,向申请人发放复试通知。请考生关注所报学院的官网并保证电话畅通。
③考生参加复试,学院确定拟录取名单。
考生复试时需提供的材料:学生证、身份证原件;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的成绩单;学术科研成果(公开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等)和获奖证书;外语水平证明(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托福、雅思、PETS等成绩单);参加社会实践、公益事业等证明;其他可反映自身能力和水平的相关材料。
④待“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开通后,被拟录取的推免生需登录“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进行注册,并按照拟接收的专业填报相关志愿。我校将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中发放复试通知和拟录取通知。
⑤未进行预报名的同学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开通后可进行报名。学院将根据接收指标剩余情况决定是否发放复试通知和拟录取复试,具体安排以学院的通知为准。
⑵统一招考
①初试: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成绩达到相应录取分数线;
②复试: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参加复试,学院确定拟录取名单。
具体报考信息参见:我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https://yzb.nwu.edu.cn/info/1010/1571.htm)
六、奖助学金
享受学校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
七、联系人与联系方式
联系人:邢莉老师
联系电话:029-88308240
“以学术为志业,以公管为旨趣”欢迎全国学子报考8868体育官方入口研究生!8868体育官方入口等你来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