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教师为根本;教育发展,师德师风是关键。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首要在立德。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强化师德教育与管理,引导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8868体育官方入口现组织开展“立师德 铸师魂”师德师风宣传月系列学习活动,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水平,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坚持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相结合,坚持严格管理与关心厚爱并重,加强和改进学院师德师风建设。
现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教育部、省教育厅及省委教育工委相关师德师风文件转发供共同学习领会。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推进实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现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加大教师权益保护力度,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坚持尊重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和师德师风建设规律,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不断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坚持聚焦重点。围绕重点内容,针对突出问题,强化各地各部门的领导责任,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引导家庭、社会协同配合,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坚持继承创新。传承中华优秀师道传统,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师德师风建设经验,适应新时代变化,加强创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深化。
3.总体目标
经过5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呈现新风貌。教师权益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基本形成,师道尊严进一步提振。全社会对教师职业认同度加深,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显著提高,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二、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4.坚持思想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常态化学习,重点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学懂弄通、入脑入心,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依托高水平高校建设一批教育基地,同时统筹党校(行政学院)资源,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使广大教师更好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5.坚持价值导向,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体现到学校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进一步凝聚起师生员工思想共识,使之成为共同价值追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充分发挥文化涵养师德师风功能。身教重于言教,引导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强化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健全教师志愿服务制度,鼓励支持广大教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厚植教育情怀。重视高层次人才、海外归国教师、青年教师的教育引导,增强工作针对性。
6.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作用。建强教师党支部,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建好党员教师队伍,使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重视在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完善学校领导干部联系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等制度。开展好“三会一课”,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经常开展谈心谈话、组织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结对联系等,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涉及教师利益的重要事项、重点工作,应征求教师党支部意见。
三、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7.突出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增强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避免重教书轻育人倾向。加强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的指导,通过老带新等机制,发挥传帮带作用,使其尽快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方法,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师范生培养及教师生涯全过程,师范生必须修学师德教育课程,在职教师培训中要确保每学年有师德师风专题教育。
8.突出典型树德,持续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宣传。大力宣传新时代广大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新形象。深入挖掘优秀教师典型,综合运用授予荣誉、事迹报告、媒体宣传、创作文艺作品等手段,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多层次的优秀教师选树宣传活动,形成校校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局面。组织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教学名师、最美教师等开展师德宣讲。鼓励各地各校采取实践反思、情景教学等形式,把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
9.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等为重点,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制订教师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体系。强化纪律建设,全面梳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纪律要求,依法依规健全规范体系,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宣传教育。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
四、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
10.严格招聘引进,把好教师队伍入口。规范教师资格申请认定,完善教师招聘和引进制度,严格思想政治和师德考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建立科学完备的标准、程序,坚决避免教师招聘引进中的唯分数、唯文凭、唯职称、唯论文、唯帽子等倾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开展拟聘人员心理健康测评,作为聘用的重要参考。严格规范教师聘用,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加强试用期考察,全面评价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对不合格人员取消聘用,及时解除聘用合同。高度重视从海外引进人才的全方位考察,提升人才引进质量。
11.严格考核评价,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以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及时将考核发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并采取针对性举措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加强整改。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在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
12.严格师德督导,建立多元监督体系。完善多方广泛参与、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加强政府督导,将各级各类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情况作为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测评内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师德师风问题多发的地方开展专项督导。加强学校监督,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校园显著位置公示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举报电话、邮箱等信息,依法依规接受监督举报。强化社会监督,探索建立师德师风监督员制度,定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向教育主管部门反馈,将监督评议情况作为学校及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13.严格违规惩处,治理师德突出问题。推动地方和高校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规范,制定具体细化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从严查处,针对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学术不端以及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等开展集中治理。一经查实,要依规依纪给予组织处理或处分,严重的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健全师德违规通报制度,起到警示震慑作用。建立并共享有关违法信息库,健全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有关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
五、着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
14.强化地位提升,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制定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充分听取教师代表意见。各地重要节庆日活动,邀请优秀教师代表参加。做好优秀教师表彰奖励,依法依规在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的教师中开展“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评选授予工作,健全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多元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完善表彰奖励及管理办法,依法依规确定荣誉获得者享受的政治、生活待遇,加强对荣誉获得者后续支持服务。
15.强化权利保护,维护教师职业尊严。维护教师依法执教的职业权利,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合法职权,研究出台教师惩戒权办法。学校和相关部门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对无过错但客观上发生学生意外伤害的,教师依法不承担责任。教师尊严不可侵害,对发生学生、家长及其亲属等因为教师履职行为而对教师进行侮辱、谩骂、肢体侵害,或者通过网络对教师进行诽谤、恶意炒作等行为,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从严处理,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学校及教育部门应为教师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法律等方面支持。
16.强化尊师教育,厚植校园师道文化。从幼儿园开始加强尊师教育,加快形成接续我国优秀传统、符合时代精神的尊师重教文化。推进尊师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通过尊师第一课、9月尊师主题月等形式,将尊师重教观念渗透进学生的价值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结合实际统筹有关资源,因地制宜安排一线教师特别是长期从教教师进行疗休养,重点向符合条件的班主任和乡村教师倾斜。做好教师荣休工作,礼敬退休教师,弘扬尊师风尚。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民主权利。加强家庭教育,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引导家长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教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学习教育。
17.强化各方联动,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加强展现新时代教师风貌的影视文学作品创作,善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传递教师正能量,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支持鼓励行业企业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时“教师优先”。鼓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等对教师实行优待。鼓励社会团体、企业、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或通过依法成立基金、设立项目等方式,支持教师提升能力素质、进行疗休养或予以奖励激励。
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18.加强工作保障,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各校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传统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夯实学校主体责任,压实学校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高校要强化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明确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其主要职责。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财政部门要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按规定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师德师风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加强工作支撑,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陕西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新时代我省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现就加强和改进我省师德师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加大教师权益保护力度,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坚持尊重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和师德师风建设规律,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不断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坚持聚焦重点。围绕重点内容,针对突出问题,强化各地各部门的领导责任,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引导家庭、社会协同配合,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坚持继承创新。传承中华优秀师道传统,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师德师风建设经验,适应新时代变化,加强创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深化。
3.总体目标
经过5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呈现新风貌。教师权益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基本形成,师道尊严进一步提振。全社会对教师职业认同度加深,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显著提高,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二、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4.坚持思想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常态化学习,重点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学懂弄通、入脑入心,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依托高水平高校建设一批教育基地,同时统筹党校(行政学院)资源,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使广大教师更好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5.坚持价值导向,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体现到学校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进一步凝聚起师生员工思想共识,使之成为共同价值追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充分发挥文化涵养师德师风功能。身教重于言教,引导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强化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健全教师志愿服务制度,鼓励支持广大教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厚植教育情怀。重视高层次人才、海外归国教师、青年教师的教育引导,增强工作针对性。
6.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作用。建强教师党支部,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建好党员教师队伍,使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重视在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完善学校领导干部联系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等制度。开展好“三会一课”,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经常开展谈心谈话、组织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结对联系等,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涉及教师利益的重要事项、重点工作,应征求教师党支部意见。
三、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7.突出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增强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避免重教书轻育人倾向。加强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的指导,通过老带新等机制,发挥传帮带作用,使其尽快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方法,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师范生培养及教师生涯全过程,师范生必须修学师德教育课程,在职教师培训中要确保每学年有师德师风专题教育。
8.突出典型树德,持续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宣传。大力宣传新时代广大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新形象。深入挖掘优秀教师典型,综合运用授予荣誉、事迹报告、媒体宣传、创作文艺作品等手段,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多层次的优秀教师选树宣传活动,形成校校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局面。组织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教学名师、最美教师等开展师德宣讲。鼓励各地各校采取实践反思、情景教学等形式,把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
9.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等为重点,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制订教师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体系。强化纪律建设,全面梳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纪律要求,依法依规健全规范体系,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宣传教育。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
四、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
10.严格招聘引进,把好教师队伍入口。规范教师资格申请认定,完善教师招聘和引进制度,严格思想政治和师德考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建立科学完备的标准、程序,坚决避免教师招聘引进中的唯分数、唯文凭、唯职称、唯论文、唯帽子等倾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开展拟聘人员心理健康测评,作为聘用的重要参考。严格规范教师聘用,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加强试用期考察,全面评价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对不合格人员取消聘用,及时解除聘用合同。高度重视从海外引进人才的全方位考察,提升人才引进质量。
11.严格考核评价,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以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及时将考核发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并采取针对性举措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加强整改。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在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
12.严格师德督导,建立多元监督体系。完善多方广泛参与、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加强政府督导,将各级各类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情况作为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测评内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师德师风问题多发的地方开展专项督导。加强学校监督,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校园显著位置公示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举报电话、邮箱等信息,依法依规接受监督举报。强化社会监督,探索建立师德师风监督员制度,定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向教育主管部门反馈,将监督评议情况作为学校及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13.严格违规惩处,治理师德突出问题。推动地方和高校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规范,制定具体细化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从严查处,针对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学术不端以及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等开展集中治理。一经查实,要依规依纪给予组织处理或处分,严重的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健全师德违规通报制度,起到警示震慑作用。建立并共享有关违法信息库,健全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有关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
五、着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
14.强化地位提升,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制定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充分听取教师代表意见。各地重要节庆日活动,邀请优秀教师代表参加。做好优秀教师表彰奖励,依法依规在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的教师中开展“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评选授予工作,健全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多元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完善表彰奖励及管理办法,依法依规确定荣誉获得者享受的政治、生活待遇,加强对荣誉获得者后续支持服务。
15.强化权利保护,维护教师职业尊严。维护教师依法执教的职业权利,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合法职权,研究出台教师惩戒权办法。学校和相关部门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对无过错但客观上发生学生意外伤害的,教师依法不承担责任。教师尊严不可侵害,对发生学生、家长及其亲属等因为教师履职行为而对教师进行侮辱、谩骂、肢体侵害,或者通过网络对教师进行诽谤、恶意炒作等行为,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从严处理,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学校及教育部门应为教师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法律等方面支持。
16.强化尊师教育,厚植校园师道文化。从幼儿园开始加强尊师教育,加快形成接续我国优秀传统、符合时代精神的尊师重教文化。推进尊师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通过尊师第一课、9月尊师主题月等形式,将尊师重教观念渗透进学生的价值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结合实际统筹有关资源,因地制宜安排一线教师特别是长期从教教师进行疗休养,重点向符合条件的班主任和乡村教师倾斜。做好教师荣休工作,礼敬退休教师,弘扬尊师风尚。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民主权利。加强家庭教育,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引导家长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教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学习教育。
17.强化各方联动,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加强展现新时代教师风貌的影视文学作品创作,善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传递教师正能量,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支持鼓励行业企业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时“教师优先”。鼓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等对教师实行优待。鼓励社会团体、企业、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或通过依法成立基金、设立项目等方式,支持教师提升能力素质、进行疗休养或予以奖励激励。
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18.加强工作保障,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各校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传统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夯实学校主体责任,压实学校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高校要强化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明确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其主要职责。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财政部门要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按规定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师德师风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加强工作支撑,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陕西追赶超越的关键之年。为持续推进高校、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有效落实,不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具体计划如下。
一、明确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目标
全省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尊重规律、聚焦重点、继承创新,实施师德师风提升工程。通过强化思想铸魂,加大师德教育,突出正向激励,严肃失德惩处,完善长效机制,强化综合监督,积极构建价值引领、政策激励、典型示范、制度规范、规则约束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工作体系,保障教师权益,提升师道尊严。到2025年,全省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健全,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基本形成,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突出思想铸魂,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基本原则
(一)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创新教师教育的方式方法,扎实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用好延安、照金、马栏等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教育观,打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根基,坚定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平台和教师培训轮训等手段,增强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突出思想引领。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要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位置,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要不断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教育管理党员、引导凝聚师生过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实现选拔方式全覆盖。实施骨干教师“双培养”机制,使党员教师在践行高尚师德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将教师党支部打造成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依托高等院校建设一批高水平师德教育基地,开展全员轮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系统化、常态化,重点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学习。教育部门对教师的政治理论培训轮训每年不少于1次,学校开展教师政治理论集中学习每季度不少于1天。
三、加强师德教育,巩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三)抓实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推进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师德师风教育摆在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首位,进一步落实教师入职宣誓和师德承诺制度,注重师德师风自主学习和反思。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不忘为国育才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国情教育计划”。积极健全师德师风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全员培训等制度,把师德师风教育贯穿师范生培养及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师范生必须修学师德教育课程,在职教师每学年必须参加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加强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师德建设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海外归国教师、高层次人才的培训指导,不断提升教师师德师风素养,树立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良好形象。将法治教育和师德要求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体系,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系列法规文件内容为重点,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抓好师德师风负面典型警示教育,使教师从失德违纪案例中汲取教训,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坚守师德底线。
(四)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精神。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职业准则,引导教师把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组织教师扎实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师风具体要求,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新时代教师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使命任务,把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作为人之模范的特殊职业要求作为师德教育的重点,把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作为基本品质,切实把“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作为职业目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师生员工思想共识,引导广大教师以侯伯宇、陈士橹、呼秀珍、丁海燕等优秀教师典型为榜样,努力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
(五)创新师德师风教育形式。发挥先进文化涵养师德师风的功能,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校立德树人各环节。强化实践参与,健全教师志愿服务制度,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结对帮扶困难学生。组织教师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家访活动,加强家校合作,推动多方配合,共同做好育人工作。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树立深厚的家国情怀,在教书育人实践中不断强化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建设师德师风教育网络平台,建立包含法律规范、文献资料、影音图片、典型案例为基本素材的资源库,开展好线上教育、宣传和监督。
(六)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努力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营造愉悦舒心的教书育人环境,努力提升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水平,为培养心智成熟、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保障。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工作室建设,加大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专业人员配备。在教师培训内容中要设置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加大教师心理健康日常训练,增强教师心理问题自我调适能力。要重视校园文化和工作学习环境建设,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形成为教师排忧解难、团结协作、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营造健康纯洁的师生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积极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及时将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生活困难的教师身边。教师压力大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开展心理疏导,积极协助化解心理问题。遭遇校园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组织教师进行心理状况评估,积极开展危机干预,努力减轻负面影响和冲击。
四、强化师德激励,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
(七)创造尊师重教良好环境。加强尊师教育,厚植师道文化,推进尊师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推动全社会对教师的尊重。通过尊师第一课、9月尊师主题月等活动,将尊师观念渗入学生的思想深处,辐射到全社会。依法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规定。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树牢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理念,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建立教师疗休养制度,因地制宜安排一线优秀教师进行疗休养,重点向符合条件的班主任和乡村教师倾斜。礼敬退休教师,制作光荣榜,组织集体荣退仪式。支持鼓励行业企业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时体现“教师优先”。鼓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革命纪念馆(地)、历史文化古迹名胜和旅游景区(点)对教师实行免费和优待。鼓励社会团体、企业、民间组织出资或通过依法成立基金、设立项目等方式,支持教师提升能力素质、进行疗休养或奖励激励,积极提升教师职业自豪感。
(八)加大优秀教师表彰力度。积极配合国家做好“人民教育家”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先进典型推选工作,健全完善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优秀模范教师、身边好典型等多元的教师荣誉体系。改革创新评选遴选办法,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向一线专任教师倾斜,向班主任等兼具教学与育人管理“双责”的教师倾斜;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避免单纯以学术成果和考试升学成绩作为师德先进和优秀教师评选的标准。完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的培养奖励及管理办法,依法依规保证荣誉获得者享受的政治、生活待遇,加强对荣誉获得者的后续支持服务,不断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
(九)维护教师职业尊严。保障教师依法执教的权利,支持教师履行管理教育学生的职责,保障教师对学生的正当惩戒权。引导家长和社会正确看待教师的履职行为,对学生、家长及其亲属等因为教师正当履职行为而对教师进行侮辱、谩骂、肢体侵害,或者通过网络对教师进行诽谤、恶意炒作等行为,相关部门和学校要积极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从严追究相关人员侵权责任,对构成违法犯罪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应责任;相关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法律等方面支持和援助,保障教师立德树人职业尊严不受非法侵犯。
(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各级融媒体平台,积极发挥各类媒体的价值引领作用,加大高尚师德的弘扬宣传,积极传递正能量,通过客观公正报道,全方位立体解读,让全社会深刻认识教师队伍的特殊地位作用,对教育和教师工作有更为深入地理解,着力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综合运用文艺作品、事迹报告、师德论坛等形式,大力宣传新时代我省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阳光美丽、开拓奋进的新形象。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校报校刊、校园网络和“两微一端”等宣传平台,提高宣传的时效性和生动性。建立典型模范树师德、优秀教师谈师德、法规制度促师德、日常养成践师德和师德师风宣传常态化等制度,鼓励采取实践示范、情景教学等形式,把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用真人真事诠释新时代师德内涵,形成全面涵养高尚师德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
五、严格师德管理,促进教师坚守职业行为准则
(十一)严把教师入口关。严格教师资格申请认定,完善教师招聘和引进制度,加强对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表现考察,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倾向。将师德师风纳入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并共享有关违法信息库,健全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有关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杜绝丧失教师资格者重新进入教师队伍。对拟聘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把心理健康水平作为聘用教师的重要参考。不断规范教师聘用,将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作为教师聘用合同的重要条款。加强试用期考察,对思想政治表现和职业道德水平不合格的人员坚决取消聘用,及时解除聘用合同。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把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作为引进对象考察的首要内容,坚持谁使用、谁考察、谁负责。充分发挥党组织对教师招聘、引进、考核和评价等重要事项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不断提升教师招聘引进质量。
(十二)加强师德建设力量。建立健全省、市、县(区)、学校四级及教育行政部门、大学、院系三级师德师风建设管理网络,整合相关资源,形成强大合力,为深入推进师德建设,全面涵养高尚师德提供机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坚持党委(工委、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制度规范约束、环境氛围涵养的工作原则,要建立健全由组织、宣传、人事、教师、纪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负责本地本校师德师风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工作。要明确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主管机构,落实专职人员,保障工作经费,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能力。要抓好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加大优秀教师奖励和失德教师惩处,不断健全制度规范和长效机制。要加强师德师风宣传监督,受理师德师风问题投诉,抓好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和师德师风情况报告等日常性工作。
(十三)完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基本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积极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教师思想政治表现和职业道德水平在日常和年度考核中的权重。要建立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引导教师自觉践行师德师风要求,发挥道德示范作用。加强师德考核结果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其当年职称评审、评先推优、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资格。师德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其调离教学岗位,并依照相关规定处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档案制度,如实记录教师教育培训、承诺践诺、考核评议、获得荣誉及违纪惩处等师德表现,并录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重要依据。
(十四)严肃惩处失德违纪行为。对教师失德违纪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持“零容忍”,对违反师德师风的问题投诉,要做到有诉必查,查实必究。积极贯彻教育部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对打骂体罚和侮辱骚扰学生等严重违反师德师风要求的违纪行为,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和我省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的要求,严肃惩处,坚决纠正。持续开展针对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艺术院校教师在招生录取中以辅导为名谋取不正当利益问题的集中治理。对于严重侵害学生权益、败坏教师形象、造成恶劣影响的一经查实,要依规依纪给予组织处理或处分,并根据有关规定解除教师职务、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
六、完善师德监督,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
(十五)压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各地各校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传统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管,结合实际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和细则。各类学校是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主体,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和校长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教师失德违纪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等渎职失责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严肃追究责任。对师德师风问题突出且屡禁不止的学校,第一责任人应引咎辞职或予以免职,并追究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责任。
(十六)健全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建立社会监督、政府督导、学校实施相衔接的师德师风监督网络体系。加强政府督导,将各地、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作为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高校年度考核的重要测评内容,针对突发舆情以及收到的重大、典型师德师风问题举报,要开展专项督导,及时处置。加强学校监督,学校要在校园显著位置公示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受理投诉的电话、邮箱等信息,依法依规接受监督举报。强化社会监督,探索建立师德师风监督员制度,定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向教育主管部门反馈,将监督评议情况作为学校及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十七)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立师德师风承诺践诺、分析研判、案例通报和工作报告等制度,学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要的常规工作,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积极抓好整改工作,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引起公众和媒体关注的重大师德师风问题,原则上要在事件发生或曝光后3个工作日内上报初步调查处理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对已反映的师德师风问题,要落实责任,限时办理,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置结果。建立师德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对媒体报道的教师失德违纪事件,要积极予以回应,迅速调查处置,及时发布情况,消除负面影响。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典型案例,要及时报告通报,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榜样示范和负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